.comment-link {margin-left:.6em;}

Wednesday, July 20, 2005

 

什麼人用禁藥, 為什麼要用禁藥?

經常有人問酒哲什麼人用禁藥, 為什麼要用禁藥, 現在為您解答

首先我們要來看藥本身. 為什麼人類要發明藥品? 藥物可以保健, 強身, 增強體質, 增加抵抗力, 加強肌耐力...那運動員用藥有什麼好處? 運動用藥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根據運動員體能不足的補給品, 健身房隨處可見的內服 (蛋白質) 營養品與球場上滿地都是的外用 (擦勞滅) 敷劑都算. 二是在競賽前使用可以大輻突破運動員本身水準的刺激品, 如使心跳加速的咖啡, 可樂, 或是常見的氣喘藥, 男性荷爾蒙, 及類固醇. 藥可以在一定的時效內使運動員成長讓紀錄更好以換取與實力等值或超越自己實力的超值回饋 (金錢補償) 或名利. 所有的藥在運動界都算是 performance - enhanced substaince, 運動員欲突破其上場表現而服用的營養替代品. 運動員上場, 本來就是要追求超越自己的紀錄阿! 試想如果你是出身在共產國家的運動員而且您一家老小都希望靠你這次參賽得第一名而得獎得名得利一舉擺脫貧困, 你吃不吃藥阿?

再者, 誰有本事說那種藥真的不好呢? 國際奧會的醫生們嗎? 沒錯, 一開始會使用禁藥的大都是落後或共產國家的選手, 希望能在冷戰時期一步登天超越西方自由社會選手的成績. 然而自由地區的運動員也不是白痴, 不可能坐視成績被超越, 卻又不能吃一樣的藥同流合污, 便一方面發明更具威力的補品, 另一方面鼓吹由西方國家領導的 IOC 成立 anti-doping 組織嚴格把關那些最基本的提昇表現用藥. 所以 IOC 的 anti-doping 機制便著手防止大家都不再追求自身體能上的突破反而找尋用藥的捷徑.

他們說吃藥不好, 確實有很多案例 support. 以前常聽到古巴或巴西某某女排隊員才一個跳殺完就掛點. 看了報導你還會先懷疑說: 真是怪了, 這些現役的年輕運動員也會得心臟病阿! 可以說大部分都跟吃藥有關. 所以先翹頭的這些人沒能拿捏好 dose, 或者說是太急功近利, 不知循序漸進, 慢吃慢用. 這些急於求成的朋友們犯了抄小路又留記號的小毛病, 造成大家以後做事都麻煩. 以前有人賽前可以喝到12杯咖啡等心跳250後再上場跑百米, 現在對咖啡因有了規定, 最多只能喝到7瓶普通可樂的含量. 夠扯吧, 連喝可樂都有限制. 所以問題的癥結就在不知克制, 而這些米老鼠就這樣壞了一鍋稀飯, 把自己國家或單項運動的名聲都弄壞了.

其實酒哲想在這裡大聲的說: 除了有少數不擅調養的運動員會發生意外以外, 吃藥沒有不好阿! 因為吃藥可以提昇紀錄, 保養比賽期間的身體, 減緩疲倦及加速復原, 鎮定或緩和疼痛...那為何還要禁止呢? 說穿了有些藥品的後遺症多多, 多到可以將罪折功. 首先, 它畢竟不屬於人體自身的產物, 永遠算是添加物. 吃多了添加物就容易發生徐總傷腎或郭總傷肝的情形. 再來, 有些長期服用已達反射藥隱程度或已抑制中樞神經的用藥對人體的殘留期可以拉長到數十月或十數年之久 (同樣道理可用在搖頭丸上面, 嗨6小時但可以笨3個月), 這還只有針對有本事停藥戒藥的選手而言.

而一年打超過一百場球的職業運動員, 如職棒選手, 他們如何維持豐沛的體力來應付那麼多場比賽呢? 靠吃藥當然是一個好方法. 其實這些 IOC 的 anti-doping 禁藥規則都是針對參加短期盃賽 (如亞洲杯, 奧運會) 的業餘 (非職業) 選手所制定的規則, 職業球員有各單項協會規章 follow, 不用太屌 IOC 的條文. 這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年MLB才宣佈會針對大聯盟球員進行明文規定後的禁藥篩檢. 因為就以前的觀點, 職業運動員以運動為專任工作, 以自身運動成績為報酬基礎, 對於紀錄的重要性遠比業餘者高. 所以如何各憑本事, 用盡各種手段, 將自身成績拉高, 拉遠, 拉久, 維持高檔, 就是職業運動員的責任. 大聯盟的利基早已超越 IOC 成為平行的各體, 大可不屌其他單位. 然而愈來愈多組織傾向往較嚴厲也較保護運動員安全的 IOC 靠攏. 一方面許多美國的職業單項運動協會為了全球曝光率不得不採大一統的行動向世界單項協會靠攏以增加球迷, 二方面以免有教練或防護員為了自身利益或團隊榮譽逕自或脅迫運動員犧牲自己的健康.

這就回歸到了運動最基本的天命: 運動競賽的存在是在一切公開的規則下以公平的方式向對方在一定時效的對決後求取體能與智能方面的勝利, 好表現出令人敬佩及學習的運動家精神及風範. 跟兩造當下的身家, 背景, 財富, 潛能…沒有關係. 如果他偷吃藥可以跑比你快, 跳比你高, 獎金比你多, 名聲比你好, 就不合乎運動家精神.

沒有了運動家精神, 不管是放水還是吃藥, 連人都不用做了, 更何況是運動員呀!